全球財經全球通
全球財經全球通

傳統藥性、藥效相關性

时间:2025-05-05 21:09:11来源:

沙棘含有黃酮、沙棘鞣質、化的预萜類、学成析多糖、分药維生素等多種活性成分,理作量标具有抗炎、用研抗氧化、究进保肝、展及志物抗心血管疾病、其质抗衰老、测分增強免疫力、沙棘抗腫瘤、化的预抑菌等藥理活性。学成析筆者在查閱國內外文獻的分药基礎上,對沙棘的理作量标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產品開發現狀進行歸納總結,並基於中藥質量標誌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從原植物親緣學及化學成分相關性,傳統藥性、藥效相關性,傳統功效和拓展功效,藥動學及體內代謝過程和化學成分可測性等方麵,對沙棘質量標誌物進行預測分析,旨在為沙棘及其產品質量控製和質量標準的建立提供理論參考,以期促進沙棘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促進沙棘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沙棘為胡頹子科Elaeagnaceae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分布在我國華北、西北、東北及西南等地,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和生態效益。《中國藥典》2020年版以沙棘果實入藥,可止咳祛痰、健脾消食、活血散瘀。沙棘含有黃酮、鞣質、萜類、多糖、維生素等多種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保肝、抗肥胖、抗心血管疾病、抑菌等廣泛的藥理活性。《中國藥典》通過HPLC測定沙棘中異鼠李素含量,並用UV測定總黃酮含量,作為其質量控製的主要指標。

沙棘屬植物有6個種12個亞種,在我國分布有5個種8個亞種,包括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柳葉沙棘H. salicifolia D. Don、江孜沙棘H. gyantsensis (Rousi) Lian、肋果沙棘H. neurocarpa S. W. Liu et J. N. He、西藏沙棘H. tibetana Schlechtend;中國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sinensis、雲南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yunnanensis、蒙古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mongolia、中亞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turkectarica、理塘沙棘H. goniocarpa ssp. litangensis、棱果沙棘H. goniocarpa ssp. goniocarpa、密毛肋果沙棘H. neurocarpa ssp. stellatopilosa、江孜沙棘H. rhamnoides L. ssp. gyantsensis,為沙棘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劉昌孝院士提出的中藥質量標誌物(Q-marker)概念,為中藥質量規範研究和質量標準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中藥質量標誌物是存在於中藥材和中藥產品中固有的或加工過程中形成的、與中藥的功能屬性密切相關的化學物質,可以反映中藥質量與藥效。把Q-marker作為中藥質量控製和評價的主要指標,是保證中藥臨床療效的物質基礎,對中藥相關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和大健康產品的開發具有極為重要的指導意義。

沙棘果實為習用藥材,近年來,研究發現沙棘葉也同樣具有藥用價值及開發潛力。黃酮類成分是沙棘重要的藥效物質基礎,與沙棘其他部位比較,沙棘葉總黃酮含量高,而且鞣質類和萜類成分含量種類較多,沙棘葉已被批準為新資源食品。

本文對沙棘果實和葉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產品開發等進行綜述,從原植物親緣學及化學成分相關性、傳統藥性、藥效相關性、傳統功效和拓展功效、藥動學及體內代謝過程和化學成分可測性等方麵,對沙棘質量標誌物進行預測分析,旨在為沙棘質量控製和質量標準的建立提供理論參考,以期促進沙棘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

1 化學成分

1.1 黃酮類和鞣質類

黃酮類成分是沙棘的主要功效物質。目前已從沙棘屬植物中分離鑒定出黃酮類化合物共50多種,主要以異鼠李素、槲皮素、山柰酚為苷元,與葡萄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芸香糖等結合成苷。孫燕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杆/靜電場軌道阱高分辨質譜方法(UPLC-Q-Exactive),探討沙棘果實、莖、葉差異性功效成分,結果表明沙棘不同部位中黃酮類成分存在差異,果實中主要含有異鼠李素、楊梅素、山柰酚、桑黃素、槲皮素等黃酮醇類化合物,葉中含有兒茶素、表兒茶素、表沒食子兒茶素、沒食子兒茶素等黃烷醇類成分,而莖中含有鬆屬素、柚皮素、橙皮素、二氫楊梅素、聖草酚、二氫槲皮素等二氫黃酮類,以及原花青素B2和原花青素B1等花青素類成分。鄭文惠等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譜-四極杆飛行時間質譜聯用技術(UPLC-Q-TOF-MS/MS)技術,對沙棘果實和葉中的8個鞣質類和22個黃酮類成分進行分析,發現沙棘葉中特有的成分為沙棘素B、槲皮素-二葡萄糖苷、木麻黃鞣亭等,沙棘果實中檢測到的表兒茶酸則在葉中未被檢出。

沙棘中鞣質類成分有20多種,大多是可水解鞣質。鞣質類成分主要存在於沙棘莖葉中,在葉中其可達10%以上,而果中的鞣質類成分僅占0.02%~0.06%。MA X等發現“Terhi”和“Tytti”2個品種沙棘葉中黃酮類化合物主要有異鼠李素-3-O-葡萄糖苷-7-O-鼠李糖苷、異鼠李素-3-O-葡萄糖苷和山柰酚-3-O-己糖-7-O-鼠李糖苷,鞣質類成分中以旌節花素和木麻黃鞣寧含量最高。

1.2 萜類和甾體類

沙棘中三萜類化合物約20多種,主要包括齊墩果酸、熊果酸、科羅索酸等五環三萜,且在葉、莖中三萜總含量要高於果實,而沙棘果實中番茄紅素、葉黃素和玉米黃質等成分的含量較高。周武等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譜-熒光檢測/質譜聯用(HPLC-FLD-APCI/MS)技術,來分析青藏高原產沙棘果實中的三萜酸組分,結果顯示不同產地沙棘果實中,熊果酸、齊墩果酸和樺木酸等三萜酸含量存在一定的差異。王文娟等采用分光光度法,測定不同樹齡不同部位沙棘總三萜含量,發現成年沙棘中總三萜的含量依次為:根>莖>葉。此外,沙棘中還含有β-穀甾醇等多種甾體類化合物。

1.3 多糖

從沙棘中分離到的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甘露糖和鼠李糖組成的中性多糖,其中葡萄糖和果糖占總糖量的80%,且多糖含量沙棘果實高於沙棘葉。秦蕾等對沙棘葉中多糖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沙棘葉中葡萄糖和甘露糖的含量相對較高。陶翠等對沙棘葉中糖類成分進行結構鑒定,鑒定出白雀木醇、塔格呋喃糖、葡萄糖、甘露糖、古洛糖、來蘇糖等糖類成分,還發現沙棘葉中白雀木醇在9月份達到最高(64.70~73.27 mg·g-1)。

1.4 揮發油

揮發油類成分主要存在於沙棘果實和沙棘籽中。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C-MS)技術,測定沙棘果實中揮發性成分,共鑒別出46個成分,主要為脂肪酸類、酯類、醇類及脂肪族化合物等,含量較高的3種成分為Z-7-十六酸(40.72%)、棕櫚酸(38.79%)、肉豆蔻酸(3.12%),其中不飽和脂肪酸共約占43.67%。對沙棘2個亞種中國沙棘和海濱沙棘果實和籽的油脂含量、脂肪酸組成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海濱沙棘果實中棕櫚酸含量更高(約占總脂肪酸的8.9%~31.0%),而中國沙棘中亞油酸和α-亞麻酸的含量相對較高,在全果油中棕櫚酸的比例與亞油酸和α-亞麻酸的比例呈負相關。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中國中藥雜誌》,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成分質量黃酮

更多内容请点击【休閑】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