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三九,毛衣凜冽的穿浇寒風呼嘯而至,人們紛紛穿起厚衣服。封冻那麽,水搭数寒树木送温城市中的屏障樹木如何抵禦嚴寒?如今,隨著科技進步,天科一係列助力樹木過冬的毛衣技術陸續問世,給城市中的穿浇“綠色居民”送去溫暖。
用纏裹法抵禦嚴寒
進入冬季,封冻氣溫降低,水搭数寒树木送温北京不少樹木穿上了色彩鮮豔的屏障“毛衣”。其中有些“毛衣”上還有獨特的天科花紋,給已經光禿禿的毛衣樹木增添了一抹亮色。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彭祚登介紹,穿浇冬季在我國北方種植的封冻很多樹木都需要防寒,特別是從南方引進的一些樹種,以及新種植的一些樹木。
給樹木穿“毛衣”就是用纏裹法給樹木保暖。這是最常見、應用時間最長的樹木保暖手段之一。過去,人們常用簡單的草繩一圈圈纏繞樹幹,利用草繩疏鬆的結構,留存一定空氣,起到保溫效果。
近年來,新的纏裹材料不斷湧現。例如,保溫布如今被廣泛用於樹木保溫。與傳統草繩相比,保溫布的保溫性能大幅提升。其內部纖維結構細密,能夠儲存大量靜止空氣,實現良好的保溫效果。在纏裹保溫布時,工人會根據樹木的胸徑大小,裁剪合適寬度的保溫布,從樹幹基部開始,緊密且均勻地向上纏繞,一般要纏至分枝點下方。這種纏裹方式如同給樹木定製了一件合身的“保暖衣”。
有時,為了進一步增強保溫效果,工作人員會在保溫布外再加上一層塑料薄膜。塑料薄膜如同防雨防風的“衝鋒衣”,不僅能夠阻擋冷風直接穿透保溫布,防止熱量被快速帶走,還具有防水功能,可避免雨雪打濕保溫布。
除此之外,在具體纏裹時,還需注意諸多操作細節。例如,纏繞時不能過緊,要預留一定伸縮空間,以防因纏裹過緊阻礙樹幹生長。
彭祚登提醒,樹木不能一直穿“保暖衣”。長時間穿“保暖衣”,容易導致蟲卵或細菌在其中滋生。因此,在天氣轉暖後,應及時去除樹木上的保暖措施。
保暖辦法多樣
山東省林草種質資源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劉丹介紹,除“穿衣”保暖外,樹木抗寒比較常用的方法還有澆“封凍水”和搭建屏障。
澆“封凍水”是指在正式入冬前,氣溫尚未降至0攝氏度以下時,給樹木根部澆水,且要完全澆透。
劉丹介紹,到了冬季,土壤結冰時會釋放大量熱,而水的比熱容較大,能夠吸收或釋放熱量而自身溫度變化較小。當溫度急劇下降時,“封凍水”儲存的熱量會被緩慢釋放,可以使土壤溫度下降幅度減緩,讓土壤深層溫度保持相對穩定,防止樹木根部因低溫而凍傷。
與此同時,冬季氣候幹燥,土壤水分散失較快。“封凍水”可以為土壤補充水分,並且在土壤表麵凍結形成一層冰殼,以降低土壤水分的蒸發速率。它如同土壤上的一層“保鮮膜”,可將水分牢牢鎖住,使植物根部在幹燥寒冷的冬季也能夠在濕潤的土壤中持續吸收水分,確保其來年春天可以正常生長。
劉丹介紹,除了采取澆水措施外,要保障樹木能夠順利越冬,還可以在其根部覆厚土,或在樹木根莖周圍一定範圍內覆蓋塑料薄膜,然後覆土,以此提升樹木的抗寒能力。
對於部分抗寒能力極弱的植物而言,傳統的抗寒保溫手段可能無法發揮有效作用,此時就需要為它們專門打造溫暖的小環境,比如搭建風障或陽光溫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