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全球通
全球財經全球通

組建“巾幗”嫁接服務隊

时间:2025-05-05 05:17:55来源:

組建“巾幗”嫁接服務隊,巾帼回鄉創業闖出新天地 | 鄉土專家服務典型村助力“百千萬工程”_南方+_南方plus

編者按:有一群人,他們是业闯產業的行家裏手,點綴在廣東的出新鄉間田野,活躍在農業產業鏈上,天地在鄉村振興路上成就了自己,巾帼幫助了他人,组建他們就是嫁接廣東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的“農村鄉土專家”。在推動產業發展中,服务他們積極對接農業科技特派員,乡创服務典型村,业闯助力“百千萬工程”建設,出新以實際行動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今年4月以來,省農業農村廳啟動了“萬名鄉土專家服務‘百千萬工程’優秀案例征集活動”。本期選播的優秀示範案例,是河源市鄉土專家黃仕梅返鄉創業,致力於扶農助農事業,通過創新葡萄產業農業經營模式,開展多元化種植和農產品加工,努力打造地方特色農業品牌,帶動當地農戶開辟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

鄉村振興大有可為,巾幗回鄉創業闖出新天地。這句話是河源市鄉土專家黃仕梅的真實寫照。

在源城區埔前鎮蓮塘嶺村300畝葡萄園裏,返鄉做起新農人的黃仕梅正在帶著草帽忙碌著,一心撲在了她所熱愛的扶農助農的甜蜜事業上。

黃仕梅給員工進行技術培訓

近年來,黃仕梅創辦的以葡萄為主要特色的鄉村產業,成為當地的富民產業,帶著周邊村民走上奔富路,開創了新時代扶農富農的“巾幗模式”,彰顯了新時代女性在鄉村振興過程中的新作為。

從頭學習,“門外漢”成長為鄉土專家

但誰能想到,幾年前,這位鄉土專家還是一位在廣州經商的服裝生意人。

2016年,一次返鄉探親訪友的經曆讓她產生返鄉創業的強烈念頭,並放棄在廣州的服裝生意,毅然返鄉做起了職業新農人。“當時,我們去了紫金縣朋友家的葡萄園采摘葡萄,那種感覺太好了,桃園般的生活,有吃有玩有人氣還能賺錢。”一顆葡萄的種子在黃仕梅心裏種下,她開始向往喧囂之外桃源般的生活。

近年來,鄉村振興號角響徹南粵大地,進一步堅定了黃仕梅返鄉創業的決心和信心。

說幹就幹,經過一段時間的市場了解和前期準備,黃仕梅決心發展葡萄種植,回鄉創一番甜蜜事業。

2019年,黃仕梅通過采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在源城區埔前鎮蓮塘嶺村流轉土地,聯合當地村民注冊了鋒之源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種植葡萄為主要特色農產品,以家庭農場為起點,開啟了“巾幗模式”的創業新征途。

放棄大都市令人羨慕的生活,回鄉做農業種植葡萄,黃仕梅這樣的舉動令身邊的朋友十分不解: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為什麽還要回來做農業呢?身邊的親朋好友對這位“門外漢”並不看好,擔心她的投資會打水漂。

“我們起初投入了200多萬元,流轉了30畝土地進行葡萄種植,當時什麽也不懂,一切從零開始學。”黃仕梅的創業想法得到了丈夫鍾進鋒的大力支持。為了讓葡萄開花結果,這對農業新人不斷學習葡萄種植技術。“抹芽、疏花、疏果、預防病蟲害是保證葡萄豐產增收的重要管護環節。”學以致用,終有所成,黃仕梅夫婦雙雙入選為廣東省鄉土專家,並帶領當地村民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新門路。

模式創新,組建“巾幗”嫁接服務隊

據了解,埔前鎮農業資源豐富,但長期以來,由於傳統農業模式的限製,當地農戶的收入水平普遍較低,農業產業發展滯後。為了改變這一狀況,黃仕梅作為合作社的負責人,積極尋求創新的發展模式。她知道,隻有通過合作與共享,才能充分發揮農業資源的潛力,提高農戶的收入水平。因此,黃仕梅積極組織合作社成員,通過土地流轉,將分散的土地資源整合起來,形成規模化經營,將農戶納入合作社的產業鏈中,共同分享農業生產的收益。

作為鄉土專家,黃仕梅深知,發展現代農業產業需要靠科學技術,不能再依賴傳統經驗。所以,她十分注重引進和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如滴灌、溫室種植等,定期組織技術人員對農戶進行技術培訓,求工人要熟悉掌握整套苗木修剪、嫁接、管理等技術,幫助當地農戶掌握現代農業技術和管理方法。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提升基地工人的技術和收入水平,黃仕梅別出心裁組建了一支“巾幗”嫁接服務隊。如今這支“巾幗”嫁接隊已經名聲在外,除了每年給基地嫁接外,還外派到其他苗圃嫁接,服務範圍覆蓋了附近村子,尤其是被納入省“百千萬工程”的典型村陂角村。據介紹,僅一個嫁接年度,嫁接隊的每位婦女勞工都可以達到 200元日薪,可增加年收入1萬餘元。

發展現代農業產業,不能故步自封,需要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優勢,抱團發展,密切聯係市場,增強抗風險能力。經過多年商場打拚的黃仕梅深諳市場信息的重要性,所以她積極收集市場信息,為農戶提供準確的種植建議和銷售指導,幫助農戶規避市場風險。

經過多年的發展,在黃仕梅的精心經營下,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在基地規模、經營品種、用工人數、技術合量等方麵相比建設基地之初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家庭農場模式下隻有 40畝的基地,經過近幾年的發展,目前基地已達300餘畝。

黃仕梅在向來訪者介紹基地情況

經營品種也由當初單一規模的巨峰品種,擴大種植包括夏黑、陽光玫瑰、妮娜皇後、沃柑、聖女果、釋迦果、泰國青柚、 台灣青花梨等多個品種。隨著種植規模的逐漸擴大和產品的逐漸豐富,合作社提供就業人數和用工次數也逐年增加。據了解,最近一年的用工人數男女共分別達到200和500人次,極大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帶動農民增收。

喝水不忘挖井人,創業不忘家鄉人。黃仕梅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充分發揮葡萄產業帶動作用,帶動周邊600多戶村民就業創業,與珠三角電商合作,產品遠銷省內各個地區,為當地村集體增收300餘萬元。

造特色品牌,發力開拓電商銷售窗口

隨著產業規模發展壯大,黃仕梅一手抓農產品品質建設,一手抓品牌打造,以不斷提升農產品牌市場競爭力。合作社根據市場需求和當地資源條件,開展多元化種植,種植具有地方特色的農作物,積極引導農戶采用綠色、環保的種植方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同時,引入現代農業品牌發展戰略,積極推動農產品的品牌建設,開展多元化種植和農產品加工,提高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品牌,提升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為當地農產品開拓了電商銷售渠道,為農戶開辟了一條增收致富的門路。

對於未來產業發展,黃仕梅充滿信心。“未來幾年,基地計劃繼續擴增種植規模,2025年前基地規模擴大到400餘畝,增加經營種類,做到數量多、精品化,實現多元化發展。”黃仕梅介紹,在繼續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在開拓網絡銷售渠道上發力, 打造網上電商平台銷售窗口和品牌形象窗口,覆蓋抖音、快手、視頻號、小紅書等新興平台進一步擴大產品銷售,爭取2024年銷售額達到300萬元。

黃仕梅給員工進行電商培訓

“接下來,我們還將計劃與旅行社合作,接待研學團和旅行團等,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強聯農帶農能力,帶動村民增收致富!”黃仕梅對這份甜蜜事業的未來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

【作者】曾凡美  伍莉婷(河源市農業科技特派員)

【來源】河源市農業農村局  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趙飄飄

更多内容请点击【熱點】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