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全球通
全球財經全球通

进建乃是美红四會市的北大門

时间:2025-05-05 01:08:22来源:

四會羅源鎮紅旗村:紮實推進建設綠美紅旗,罗红旗奮戰“百千萬工程”_南方+_南方plus

紅旗村委會坐落於四清公路旁、羅源鎮北部,实推设绿北與清遠市三坑鎮交界,进建乃是美红四會市的北大門,其轄區麵積達 3.8 平方公裏。旗奋千万四(會)清(遠)公路貫穿其境,战百交通便捷,工程信息通達。罗红旗紅旗村發展規劃是源镇依托場地“山、水、村扎林、实推设绿田”自然優勢、进建傳統建築優勢及特色農產品優勢,美红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宜居宜業的的綠美鄉村,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提升。

自入選廣東省首批“百千萬工程”典型村以來,四會市羅源鎮紅旗村在黨建引領、文旅融合、綠美建設、產業發展等方麵不留餘力奮楫篤行,朝著生態優美宜居宜業的綠美鄉村目標勇毅前行,將典型村興村富民的“施工圖”轉變成“實景畫”。

羅源鎮紅旗村委會烏石崗村村貌。

黨建引領

鑄就典型村建設新篇章

科學係統規劃,塑造特色綠美鄉村。紅旗村嚴格遵循省委“百千萬工程”的工作部署,全力聚焦鄉村全麵振興。發揮優勢,促使“山、水、田、居”相互交融,致力於打造一條獨具地域文化特色、宜居宜業的綠美鄉村。

黨建引領前行,激發共商共治活力。紅旗村以黨建為引領,持續開展“大榕樹下講堂”活動,已成功舉辦 10 多場,向黨員群眾講述“身邊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同時創新村級議事協商機製,憑借村民委員會等平台,廣泛搭建說事議事場所,充分調動村民參與典型村建設的積極性。

大榕樹下講堂。

文旅融合

彰顯紅旗村獨特魅力

深厚文化底蘊,傳承優良傳統。紅旗村曆史悠久,其中烏石崗村迄今已有 300 多年曆史。有著三種傳統文化遺產:民間次年三月初三日打清照;七月初七唱禾樓(男女對唱);春節醒獅賀新春。其中醒獅隊伍已有 300 多年曆史,每逢節日都會邀請醒獅敬賀。在何氏宗祠落成之時,舉辦了首屆外嫁女回娘家活動,弘揚中華孝道,樹立優良村風家風。

豐富文物底蘊,注重保護利用。村域內存在多處不可移動文物,包括兩處百年古井、建屛祖書室、李參文故居、仍屏宗祠、昌元何公祠、葉氏宗祠等。紅旗村對村域內的文物進行了全麵且細致的普查,建立了完備的文物檔案,並定期予以修繕。

文旅巧妙融合,推動旅遊發展。紅旗村以環鎮路為基礎,串聯村域內文物,沿線設置標識牌,配備休息長椅、垃圾桶、公廁等公共設施,成功打造出一條“探尋古村遺跡,領略曆史韻味”的文化觀光徒步路線。此外,還引進了盛景溫泉,已完成溫泉主題房間建設,目前正在全力推進相關建設工作。

烏石崗醒獅隊。

酒文化街。

綠美建設

繪就紅旗村生態畫卷

大力推進綠化,弘揚造林傳統。積極引導村民在房前屋後、塘邊河邊及菜園邊種植樹木,成功打造 50 個“四小園”。開展三期“我在村裏有棵樹”植樹活動,參與黨員達 100 多人次,共種植樹木 1000 多棵。充分發動鄉賢力量,獲捐 150 棵樹木,鄉賢自種樹木 200 多棵。

優化人居環境,打造嶺南特色。紅旗村延續嶺南特色文化元素,將嶺南元素融入農房風貌整治,並與綠美庭院、小公園、活動廣場等建設相結合,打造具有文化屬性的美麗鄉村。自推進典型村建設以來,村莊安裝了新的路燈、巷燈,增添了新的健身器材,建成美麗入口景觀帶、營地公園、古井小公園,已完成農房風貌提升共 17 間。

打造美麗庭院,發展綠色經濟。一方庭院,一樹繁花,一苗一木,皆是風景。紅旗村著力打造烏石崗“美麗庭院”示範村,積極探索“庭院+”模式,引導更多家庭投入到“美麗庭院”的創建中,推動綠色經濟發展,讓“方寸之地”轉變為“增收之所”,現已對 7 戶農戶開展“美麗庭院”建設。

古井公園。

美麗庭院。

產業興旺

推動紅旗村經濟騰飛

發展多元農業,打造特色品牌。紅旗村的主要農業產業包含水稻種植、水產養殖以及新發展的花卉種植(劍花種植)、蔬菜種植等。成功打造“姹紫嫣”紅薯、紅旗劍花幹、五代同堂等多個農產品品牌。通過“龍頭企業+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精心打造特色種植基地。目前村內擁有 400 畝優質水稻種植基地、50 畝劍花種植基地、150 畝園林花木基地等。

推動加工業發展,增加村民收入。建設紅旗村土特產(紅薯幹、劍花、臘味等)深加工廠和土特產配送中心,采取“合作社+農戶”的形式,整合紅薯、劍花、臘味、五代同堂、釀酒等全村資源,發展農業加工項目,有效增加村民、村集體的收入。目前全鎮產酒量約 195 噸,均價為 30 元每斤(6 萬元每噸),年產值約 1170 萬元。

劍花基地。

紅薯幹加工。

撰文:胡建良

來源:南方農村報

版權聲明:未經許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轉載
編輯 李維康

更多内容请点击【綜合】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