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全球通
全球財經全球通

”談及駐鎮三年工作

时间:2025-05-05 05:53:45来源:

駐五華安流鎮工作隊:打好基礎,驻华镇工作队∣驻镇年澆築發展熱土∣駐鎮這三年㉖_南方+_南方plus

“這是打基礎的三年。”談及駐鎮三年工作,安流張誌杭把這句話掛在了嘴邊。打好作為駐梅州市五華縣安流鎮幫扶工作隊(下稱“工作隊”)隊長,基础浇筑他也帶著隊員們把這句話落到了實處——

總長度10.5公裏的发展綠道成為了群眾休閑活動的新場所;連續舉辦三年的“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帶頭人”擂台賽激活了鄉土人才資源;“小田變大田”的規整帶來了連片稻浪……三年間,這些不斷夯實的热土“基礎”,讓鄉親們的驻华镇工作队∣驻镇年獲得感越來越強。

2021年7月,安流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打好中鐵建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單位派出的工作隊進駐安流鎮,開啟了為期三年的幫扶行動。熱鬧,是張誌杭對安流鎮的初印象。安流鎮常住人口接近18萬,交通區位條件優越,圩鎮人氣頗旺。

但張誌杭很快便注意到熱鬧背後的短板。針對安流鎮公共基礎設施不完善、產業基礎薄弱等問題,工作隊積極發揮幫扶單位優勢“打基礎”。三年間,省自然資源廳投入資金3263.2萬元,推動13項自然資源行業政策項目、8項產業項目、6項基礎設施項目落地,培養“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帶頭人”24名,直接帶動穩崗就業人數360多人,通過合作社等促進420多個家庭增收致富。

拓展休閑空間

補齊民生短板

走在安流鎮琴江邊,一條生態綠道從腳下延伸,串起了處處美景。琴江兩岸濱水綠道建設項目在2023年7月全麵竣工啟用,補上了安流鎮公共基礎設施的一塊短板。“我們剛來就發現這邊缺乏一個跑步和騎行的空間。安流鎮山環水抱,琴江沿岸視野開闊,自然生態景觀優美,但缺乏有效利用。”張誌杭介紹。

隨著綠道的建成,琴江兩岸成了當地群眾日常休閑的好去處。“這是一條集自然風光與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慢行遊線,平時村民有空就會來這裏散步或者跑步,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村民的生活。”據工作隊隊員胡國科介紹,綠道總長度10.5公裏,綠化清雜和提升麵積1.5萬平方米,沿線安裝標識牌54個,設置配套服務設施50處。涼亭下的悠閑對話、廣場上的歡聲笑語、小公園裏的鳥語花香,不僅為琴江沿岸帶來了新的活力,也讓這條曆史悠久的河流煥發出勃勃生機。

安流鎮琴江兩岸濱水綠道

“補齊鎮村基礎設施短板是駐鎮幫扶的一項重要任務,除了綠道,我們還注意到路的問題。”張誌杭介紹,2021年工作隊進駐調研時,發現安流鎮的道路建設還未完善,存在部分道路為單行道、通行不便、路燈缺乏管護、晚上視線不佳等問題。

如今,工作隊已完成農村道路建設7.5公裏,道路“單改雙”等改造7.6公裏,還在主要路口增設紅綠燈,及時維護圩鎮及國道沿線路燈224盞。看似細微的舉動讓村民們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變化。“我們村之前沒有路燈,前兩年終於裝上了,現在晚上回家路都是亮的。”完塘村的張大哥說。

琴江與完塘村的顯著變化,隻是工作隊推進鎮村公共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一個縮影。自進駐以來,工作隊堅持以“小切口大變化”的思路改善民生,共爭取財政下達駐鎮幫鎮扶村資金指標4920萬元,用於推動農耕水利設施、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生活垃圾處理等鎮村38個公共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增進民生福祉。

選拔“產業村長”

壯大本土企業

走進安流鎮紅山村,一處由不鏽鋼龍骨搭建的養殖加工車間初見雛形,這是紅山村養殖大戶張春梅今年最上心的“重點項目”。“我雖然有二十多年的三黃雞養殖經驗,但去年才決定從事三黃雞加工。”從養殖到加工,從合作社到公司,從第一產業到第一第二產業融合,張春梅和她的紅根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安流鎮產業升級的典範,這背後離不開工作隊對產業發展新路子的探索。

安流鎮以傳統農業為主,“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安流鎮的寫照,土地多為林地,耕地麵積較少且基本農田比例較高,靠山吃山,當地農民普遍以養殖為生,並逐漸孕育發展出一批以種植養殖為主的本土企業。如何讓本土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是工作隊一直關心的事,“這些農戶能發展到現在這一步非常不容易,相對於貿然引進其他企業,我更希望能幫助本土企業發展壯大。”

根據安流鎮的產業特點,工作隊連續三年舉辦“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帶頭人”擂台賽活動。“擂台賽主要是為種植養殖戶提供一個學習和交流的平台。”在張誌杭看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擂台賽共選拔了24名“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帶頭人”,並從中“優中選優”選出11位“產業村長”,充分盤活鄉土人才資源,鼓勵“產業村長”們將單一化產業向多元化產業轉化。

安流鎮第三屆“鄉村振興共同富裕帶頭人”擂台賽

張春梅連續三年參加擂台賽,並在第三屆擂台賽中獲得一等獎。憑借二十多年的養殖經驗和擂台賽的後續培訓,張春梅決定帶領公司走上一條轉型之路。提到從養殖轉型到加工,張春梅打開了話匣子,“之前我隻顧著搞養殖,隻關心怎麽養好雞和怎麽賣出去,現在我們開始考慮怎麽規避養殖風險和增加產品附加值了。”2023年,張春梅成立了梅州五華紅根然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正朝著三產融合發展的方向,全力打造全鏈條智慧生態農業。

隨著電商在農產品銷售端的重要性日益顯現,工作隊還積極建立電商直播基地。在省自然資源廳資金支持下,工作隊打造安流鎮鄉村振興共享直播基地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特色人才培訓基地,幫助開展電商直播帶貨工作,拓寬產品銷售渠道。“我們完成了電商平台從無到有的搭建。”張誌杭說。

盤活閑置資源

做好土地文章

盛夏時節,來到安流鎮完塘村,絲苗米基地的連片水稻長勢喜人。“誰能想到之前這裏是碎片分布的土地。”完塘村的張大哥感慨道。村內生產空間的拓展,離不開工作隊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方麵的積極探索。

2022年,工作隊采用“農用地整理+農旅科普基地+綠色水稻示範基地”模式,引進五華縣寶昇農業專業合作社,集約流轉土地近500畝,實現“小田變大田”,通過平整撂荒耕地,推動複耕近300畝,並打造了約260畝的絲苗米種植基地。

撂荒地搖身一變,成為了鼓起村民腰包的“致富田”。張誌杭表示,引進項目落地以來,完塘村直接受益農戶156戶,農戶增收40多萬元。同時,經過土地流轉集約化經營,寶昇農業專業合作社還發展出了農業科普、旅遊、土特產加工等多個項目。

寶昇農業絲苗米種植示範基地正在進行收割作業

工作隊在完塘村的這一探索,為安流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本。在省自然資源廳的支持下,安流鎮成功入選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省級試點,目前正圍繞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鄉村生態保護修複和曆史文化保護四大任務推進試點工作。

安流鎮黨委委員、副鎮長李偉宏介紹,現階段最重要的項目是建設用地騰挪,安流鎮將以石門村拆舊複墾為突破口,探索通過拆除廢棄舊村居,建設農民新村公寓及鄉村振興產業項目,解決“建新不拆舊”“有新房沒新村”“產業項目無指標”等問題。

“計劃拆舊建新的老宅麵積約2200平方米,涉及15戶村民。”李偉宏指出,這些老宅常年空置,可以此探索農村“空心房”整治,解決建設用地布局無序化問題。“村民們都非常支持配合,接下來我們將對石門村拆舊區進行梳理,將其他破舊、低矮的閑置房屋劃定為拆舊區。”

“石門村拆舊形成的指標,將有1225平方米用於該村鄉村振興產業項目,結合周邊優美的環境,打造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李偉宏介紹,這是全縣首個建設用地騰挪示範項目,安流鎮將以此為抓手,探索盤活閑置和低效建設用地的可行路徑。

隨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的啟動,一張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新藍圖在安流鎮徐徐展開。駐鎮三年期滿,工作隊打下的基礎,澆築成這個人口大鎮加速發展的底氣與力量,也凝結著隊員們踏上這片土地時的願景:未來可期。

 駐五華縣安流鎮幫扶工作隊成員名單 

張誌杭:隊長,來自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塗學仕:隊員、駐村第一書記,來自廣東省自然資源廳

王占宇:隊員、駐村第一書記,來自中鐵建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李 勇:隊員,來自中鐵建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胡國科:隊員,來自五華縣自然資源局

劉潤峰:金融助理,來自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分行

李榮昌:大學生誌願者

何詩蘭:三支一扶人員

 鏈接 >>>

【策劃】嚴亮 洪繼宇 王偉正

【統籌】蘇曉璿 段鳳桂 肖婉琦

【記者】鄭文意

【圖片】受訪者提供

【來源】南方農村報

編輯 肖婉琦

更多内容请点击【娛樂】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