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財經全球通
全球財經全球通

實現監測活動全流程可追溯

时间:2025-05-05 06:39:19来源:

環境監測數據是生态实验室现术数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汙染治理成效、环境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检测基本依據。確保監測數據的场采“真、準、样质研究应用全”也是量管理技當前環境監測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用傳統的字化鐵皮櫃子、檔案盒和白紙黑字,生态实验室现术数已不能夠滿足行業規範性、环境高集成、检测高效率的场采現實要求。《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生態環境監測機構評審補充要求》(國市監檢測〔2018〕245號)提出,样质研究应用建立覆蓋布點、量管理技采樣、字化現場測試、生态实验室现术数樣品製備、分析測試、數據傳輸、評價和綜合分析報告編製等全過程的質量管理體係。《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環監測〔2019〕86號)提出,監測機構按照統一要求建設實驗室信息管理係統,實現全流程可追溯。《關於推進生態環境監測體係與監測能力現代化的若幹意見》(環辦監測〔2020〕9號)提出,推動建立分級管理、全國聯網的實驗室信息管理係統,實現監測活動全流程可追溯,健全生態環境監測量值溯源體係,提高質量監管能力。因此,加強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中的應用,加強全過程質控已成為當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現場采樣質控中存在的問題

生態環境現場采樣一般為野外作業,地域和時間跨度大,汙染源采樣複雜,技術要求高,受企業汙染源排放工況、天氣等外部因素影響,相對於較為成熟的實驗室質量管理體係,質量管理手段薄弱,僅依靠監測技術人員的自我約束和內部監督手段,較難保證監測過程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同時,由於采樣工作的不可複製性,個別機構通過不測、少測、篡改數據等不當手段,出具虛假的環境監測數據,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客觀公正性。

二、現場采樣質量管理數字化實現方式

通過現場采樣活動涉及的人、機、料、法、環要素的流程自動化和數字化,能夠減少業務開展的偶然性和隨機性,實現全過程質量管理,實現監測人員和設備的有效互聯,現場采樣活動的信息互聯,監測要素與數據的有效互聯等。

1.采樣儀器設備管理的數字化

現場采樣儀器是數據產生的源頭,也是質量控製的源頭。對采樣儀器從購買到使用期間的外部校準、日常核查及使用維修保養等關鍵環節進行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針對儀器的外部校準和日常核查,從數字化應用角度出發,形成儀器的計量特征,記錄儀器自身的計量畫像參數,將儀器計量能力形成可數字化、定量化分析的雲端匹配庫。把儀器的計量、校準過程由單純的出廠時完成、年檢時定點完成轉化為在遠端通過數據集匹配快速靈活完成,實現儀器計量的可追溯化,提升對數據源頭的質量控製。

2.現場采樣程序和信息記錄的數字化

部分現場采樣儀器具備打印報表功能,但限於儀器功能的限製和不同環境要素采樣的差異性,大部分現場采樣記錄還需要依賴手工抄錄。針對這些問題,通過以下環節實現數字化記錄。

(1)任務下載:

將管理係統中的監測任務下載至移動終端上。

(2)人員指派:

維護各級別現場監測人員信息,根據采樣任務特點,在係統內指派采樣人員,並根據任務數據考核采樣人員工作量。

(3)現場布點監測:

由采樣人員使用移動終端對現場采樣點位進行設置。

(4)現場結果錄入:

采樣人員在移動終端上進行儀器數據自動采集或者原始數據記錄,包括現場環境參數、采樣參數、儀器設備、采樣人員等信息。

(5)表單錄入及確認:

通過移動終端手寫電子簽名確認現場原始記錄單、監測點位示意圖及現場監測工況記錄單。

(6)樣品保存與運輸:

采樣完畢後,采樣人員對樣品保存情況進行拍照,並在樣品交接單上記錄樣品保存措施。

(7)樣品交接:

采樣完畢後,采樣人員在移動終端上生成樣品交接單,流轉至樣品管理部門。

通過上述流程環節中相應的數字化采集手段,將采集過程中的儀器狀態數據、測量數據、過程數據等全部形成相應的質控點,構建對應的質控數據集,完成整個采集過程的數字化重構,形成數據采集協議、質控方法的有效統一和分析應用。

3.現場采樣質量管理的經驗規則化

在現場采樣過程中獲得儀器、各質控要素的監測數據並進行匯集,在各類質控數據的基礎上完成業務記錄到實驗室分析信息係統的流轉,在流轉的過程中要能夠實施質量保證和質量控製行為,發現可能存在的質量問題。同時,根據各階段檢查的要求按照檢查需求進行曆史數據回溯分析,發現在工作環節中和日常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使管理模式從被動擁有數據到基於數據進行精準決策。

在采集數字化的基礎上通過各類不斷增長的規則庫進行自動化、智能化判別,建設行業特定的規則引擎。能夠根據各類采樣活動本身的規範凝聚評判規則,通過現場采樣數據的不斷積累和專家的經驗,借助人工智能的學習方法來優化規則,完善操作簡捷靈活與自動化程度合理之間的良好統一,實現質控的規則化,從而實現從人防走向技防。

三、現場采樣質量管理數字化展望

隨著“十四五”期間國家對於各行業數字化轉型的要求,環境監測領域將迎來更快速的發展,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將發揮更加顯著的作用。圍繞現場采樣質量管理數字化呈現以下內容。

1.智能化采樣(輔助)的完善和實現,借助各種逐步湧現的智能化輔助手段,采樣數據的獲取將會更加自動化、精確化、全麵化,采樣現場的數字化塑造與重建能力將更強,用戶將逐步具備與實驗室內部同等水平的數字化管理能力。

2.關鍵質控信息的預警預測,隨著現場采樣質量管理信息的數字化建設發展,現場采樣質控管理數據庫將逐步豐富完善,在此基礎上結合質控規則庫的建設,將逐步形成采樣過程的自動化質控預警能力,並提供多樣化的分析預測手段。

3.不同業務場景的應用,隨著現場采樣的數字化建設,不同業務場景的管理能力也將逐步完善,同類樣品在不同業務應用條件下、不同采樣場景環境下的分類質控能力也將大為增強,真正形成靈活的場景化業務管理能力。

聲明:本文所用圖片、文字來源《質量與認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網聯係刪除。

相關鏈接:實驗室采樣儀器

更多内容请点击【綜合】专栏